黨建動态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黨建動态 > 廉政建設 > 正文

紀律不松綁 關愛不缺位

發布日期:2023-09-20 作者: 點擊:
作者:宋全浩

二十屆中央紀委常委會近日在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化運用“四種形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以嚴管厚愛結合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抓好這一切入點和着力點,加強對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有力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政治路線确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尤其需要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敢闖敢試、主動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面從嚴治黨重大戰略部署,通過明方向、立規矩、正風氣、強免疫,營造積極健康、幹事創業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環境。但個别地方在嚴管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片面理解“全面從嚴”,動辄上綱上線,使黨員幹部産生“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無錯”心理;有的問責泛化、簡單化,讓黨員幹部感歎“一根釘難承問責千把錘”;還有的對“三個區分開來”落實不到位,讓黨員幹部傷了心、洩了氣、松了勁。“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做好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既要嚴格督促幹部在黨紀國法允許的範圍内履行職責,也要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幹事者撐腰,用“嚴管”的外在壓力和“厚愛”的内在動力,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

好幹部是嚴格教育管理監督出來的,也是真誠關心、愛護成長起來的。要更好發揮“四種形态”教育警醒、懲戒挽救和懲治震懾功能,既體現紀律的硬度,也體現組織的溫度,把對幹部的關心愛護體現在嚴格的日常教育管理監督之中。紀檢監察機關要在用好“第一種形态”上下更大功夫,通過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督促提醒黨員幹部特别是身處改革發展穩定一線的同志少犯或者不犯錯誤,在廉潔上“管得住手腳”進而在事業上“放得開手腳”。切實加大對不作為、不盡責問題治理力度,督促“混日子”“熬年頭”的“躺平”“佛系”幹部動起來,努力糾正“不幹就不會錯”的“逆淘汰”錯誤導向。對于确實犯了錯誤的黨員幹部,要堅持實事求是,根據所犯錯誤性質和情節輕重,該适用哪種形态就适用哪種形态,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懲處,不斷淨化政治生态、優化幹事創業環境,為更多黨員幹部心無旁骛擔當作為創造良好條件。

探索就有可能失誤,做事就有可能出錯,對此既不能“紀律松綁”,也不能求全責備,關鍵是落實好“三個區分開來”要求。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故意和過失、因私和因公、違規和試錯區分開來,嚴格劃分“失誤、錯誤”與“違紀、違法”的界線,精準問責、容錯免責,樹立鮮明監督執紀執法正導向,切實保護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大膽用好容錯糾錯這個重要抓手,進一步細化情形、規範程序、改進機制,對該容錯的大膽容錯,以“組織為幹部擔當”更好激勵“幹部為事業擔當”。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對受到不實反映的黨員幹部及時開展澄清正名,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向誣告者堅決“亮劍”,發現一起、徹查一起,決不讓影響幹事創業的歪風邪氣滋長盛行,不讓擔當作為的幹部“流汗又流淚”。對于受處理處分的幹部,決不能“一處了之”,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回訪教育工作,推動這些幹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實現從“有錯”向“有為”轉變。

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是對全面從嚴治黨規律的深刻總結,對紀檢監察幹部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幹部在履職盡責過程中,不僅要敢于較真、敢于擔當、敢管敢嚴,還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職責定位,把準時代方位,用嚴肅、負責、慎重的态度處理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堅持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高度統一起來,既用嚴管加壓,也用厚愛加力,确保實現良好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更好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濃厚氛圍和生動局面。

(本文刊載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3年第18期)

責任編輯:拜麗娜


Baidu
sogou